2023-08-21 04:58:03 来源 : 互联网
体育是把双刃剑,这不是危言耸听。 它有促进健康的一面,也有破坏生命健康的一面。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 那么如何预防运动猝死呢? 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 运动猝死的原因运动猝死的具体原因是运动强度过大、剧烈,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心肌缺氧,导致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至于其他伤病,主要是伤筋动骨。 一项针对一组中老年女性的研究发现,6个月的跑步锻炼导致40%的骨骼、关节和韧带损伤。 还有因过度疲劳引起的植物神经和内脏功能障碍。 可见,安全健身是运动医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资料图片)
二、运动安全与“阈值负荷”
健身运动如何做到安全有效? 太多也太少都不好,所以现代流行的说法是“适当运动”。 除了要注意防止身体意外受伤外,最重要的是控制运动负荷的强度和运动时间。 那么如何掌握这个“适度”呢? 这就涉及到“阈值负载”的问题。
体育锻炼的最佳效果是在机体处于最大摄氧量和最大心率时。 福利状况。 因此,运动时心率为120-180次/分的生理负荷称为阈值负荷。 阈值以下的运动不需要调动五脏六腑的潜能,没有达到刺激机体过度恢复的阈值,所以效果不大; 减少,不能满足所需的血液供氧量,对健康不利。 如果长期超过生理负荷,人体可能会产生两种反应。 急性反应为心肌无力,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快而无力、头晕、呕吐、面色苍白、极度疲劳等症状,甚至猝死。 慢性反应是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紊乱,多为抑制过程减弱,长期疲劳,伴有头痛、烦躁、失眠、食欲不振、对运动没有兴趣、 等
运动时,体内的各种能量物质逐渐逐渐消耗,但在运动后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然后又超过原来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恢复过度”。 超量恢复过程与运动量直接相关。 在一定范围内,运动量越大,消耗越多,超额恢复越明显。 反复锻炼的间隔时间不同,锻炼的效果也不同。 如果休息时间过长,“超级恢复”后进行下一次锻炼,身体机能保持在原来的水平。 如果间隔时间过短,下一次运动会在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进行,身体机能反而下降。 间歇时间适当,下一次运动恰好在“超量恢复”时间,身体机能会有所改善。 根据这一原则,循序渐进和坚持不懈是安全有效健身运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正常情况下,在运动过程中,心肺功能发挥最大能力并保持一定的稳定需要3分钟左右。 因此,将运动心率控制在负荷阈值以内,最好在每分钟130次左右,并保持3~6分钟,这样运动效果最佳。
这只是一个通用的标准,需要因人因地制宜。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粗略估计适度运动为:心率=170-年龄,比如50岁,运动时心率应该达到每分钟120次,相当于90%左右 该年龄段的最大运动量,即中等强度运动。 同一个年龄段,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不一样,所以要根据运动时和运动后的感觉来判断。 一般来说,运动到微微出汗,肌肉轻微酸痛,无明显疲劳,休息后体力恢复,第二天精神依然充沛,有运动欲望时,说明运动适度; 如果大汗淋漓、气喘、胸闷、不想吃、不想喝,则有明显的乏力。 休息 15 分钟后,您的心率? 穴位还是脉搏? 当然监测脉搏可能是最简单的方法。
三、关于运动处方要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科学健身离不开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是为每个人设计的个性化运动计划,包括最大运动能力指标、安全运动强度上限、有效运动强度范围、最佳运动频率、合理时间分配等,并据此设计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系统包括:体能评价系统、有氧运动处方系统、肌力运动运动处方系统、塑身运动处方系统、中老年运动处方系统、慢病康复运动处方系统等,这些目前都很难在大众中普及。 有条件者可向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馆或医院保健康复科咨询。 尤其是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运动安全,一定要咨询医生。
一般情况下,还是要靠自己在实践中找出最合适的锻炼方案。
1.运动: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并长期坚持。 对于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最安全的就是步行,比如轻松步行、312操等。一般来说,只要控制好锻炼时间,健身气功是很安全的。 比如六字诀、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健身抗癌新气功等,都是中低强度的有氧代谢运动。 .
2.运动强度: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即可,然后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
3.运动频率:中老年人由于身体新陈代谢较低,疲劳恢复时间较长,因此隔日一次,每周3~4次为宜。
4.锻炼时间: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以内。 普通人可以在自己方便的任何时间锻炼,但已经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在清晨锻炼,以下午4~6点左右为宜。 早上起床后,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液粘稠度高,是心脑血管意外的好时机。 因此,中老年人晨练可能是一个误区。 秋季气候变化复杂。 早、中、晚室内外温湿度差异大,呼吸防御能力降低。 因此,容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患者也有加重的倾向。 随着天气转凉,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血管收缩,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导致血压升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5.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当血糖控制不好时,运动会使血糖升高,只能做低强度的运动; 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运动后很容易引起低血糖,这就是胰岛素依赖性很强的糖尿病,在血糖控制正常的情况下,运动后也容易出现低血糖。 因此,有条件的人最好在运动前测一下血糖。 如果血糖低于6.0 mmol/L,可以少量进食后运动。 如果无法检测血糖,应准备一些食物或糖果以防止低血糖糖。 最好在饭后1~2小时进行运动。
6.高血压患者应少做上肢运动,多做下肢运动,精神也应放在下肢上,有利于降低血压; 相反,血压低的人更多地使用上升的心理暗示。
7.颈腰椎病、关节炎患者,急性炎症期禁忌运动; 对于处于康复期和慢性炎症的人,按照中医“逍遥百关”的理论,以疏通经络、疏通淤滞为目的治疗关节,多做按摩,关节活动要停止 适可而止,过度活动会造成劳损,引起复发。 可以在床上做一些非负重的关节活动和肌肉训练。
四、中老年健身运动的“三忌”和“三原则”
1.耗氧量突然增加,很容易缺氧晕倒。 如果有高血压和心脏病,更容易引发致命事故。 由于肌肉已经开始萎缩,韧带的弹性减弱,骨骼变脆,关节的活动范围也变小。 大强度运动往往容易损伤关节、肌肉和韧带,严重时还会发生骨折。 少数有运动基础的老年人,经医生审核同意后,可以参加一些适合同年龄段的友谊赛。
2.避免屏气练习。 由于老年人肺泡弹性降低,如果用力憋气,很容易引起肺泡破裂和支气管咯血。 因此,不宜长时间低头憋气、下蹲弯腰; 如果用力屏住呼吸,心脏的血输出量会急剧增加,血压会升高,并可能发生脑血管意外。 有节奏的自然呼吸必须与任何体育锻炼相结合。 游泳时不要做潜水等呼吸运动。
3.避免仓促上阵。 人体各部位的生理机能都必须有一个适应运动的过程。 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抛开生活琐事的烦恼,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加体育运动。 其次,做一个热身运动,花5到10分钟,拍打按摩,伸展四肢,舒展筋骨,活动关节,可以防止意外受伤。 运动后应做适度、有规律的运动,并进行轻快的散步,使身体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
以上是运动中如何预防猝死的介绍。 如果您对心源性猝死急救及其他相关疾病的急救知识有任何疑问,请继续关注心源性猝死急救安全常识栏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