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电商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审美,窥探我国山水画的发展

2023-07-01 11:06:41 来源 : 个人图书馆-思明居士

前言:

在中国传统的文学绘画作品中,自然山水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自然的关注与对山水的喜好,也是中国文人日常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可以说,人类的活动不能脱离自然,但最初人类对于山水的了解,并不是出于审美或者使用的动机,而是有着浓厚的宗教意味。


(资料图片)

远古时期的先民们对无法掌控的山川河流或风云雨雪等自然现象有着畏惧,并将其神化加以崇拜。

而随着历史生产力的发展与思想的进步,自然逐渐被增添上功利的实用价值,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才作为独立的美学研究对象而被广泛认知赏识。

魏晋南北朝作为我国历史上审美意识独特的重要历史时期,对其山水审美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当代启示意义。

魏晋山水审美的诞生背景

山水起初只是自然状态下的山水,当它还没有进入文人的视野时,它就是只是纯自然属性的山水。

但当山水被文人关注、吟诵、描绘后,它便被增添了文化的气息,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美学内涵。

从而在千年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作为一种意味深刻的文化象征被反复强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与哲学思想,赋予了自然山水以人文的魅力,从而使山水的生命力与思想的进步性达到了和谐统一,促进了天人合一的山水文化的诞生。

当文人并非从实用价值的角度去看待自然事物,而将情感与思考注入其中,审美就产生了。

自然山水是如何脱离宗教崇拜或实用功利的认识逐渐进入文人视野,从而形成独特的审美观的呢?

这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政治经济背景、思想宗教风潮及我国的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关联。

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社会最为混乱的时代。

其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使得文人士族常常处于充满忧患的氛围之中。

在富足的经济条件下,为了远离不断地政治斗争,文人士族们皆以安分保全自身、向往山野之趣为志。

《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记载:

“是以世极 , 而辞意夷泰。”

可以看出此时的名士们志不在朝堂,而向往着山林的避世生活。

要么深居简出,闭门读书,过着隐居般的生活,要么参加各种游山玩水,饮酒作乐的活动,在自然之美中逃避政治的祸患。

并且,此时因为门阀士族拥有特权,腐败盛行,使得寒门士子在征途与社交上也处处受限,受到排挤,为了洁身自好且纾解不得志,寒门士子也多将目光转向山林。

如此,政治与社会的黑暗促使着文人走向自然山水,而有更多的机会发现山水之美。

另一方面,因为士族经济的强大,使得众多士族都有着丰厚的经济基础。

士族大家拥有着自己的或精美或自然资源丰富的庄园,一方面为士人提供了可以悠闲奢靡度日的资本。

另一方面也方便士人以脱离看待生关系的目光来注视山水之美。

此外,道佛思想的广泛传播也对山水审美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道教以崇尚天人合一、返璞归真为宗旨,其概念中白云飘飘、曲径通幽的高山往往都是神仙的修行之处。

而传说中的各种灵药往往也生长于名山大川之中,意图求仙的文人们在此影响下走进自然,也会发现山水之美。

因此在与世隔绝的自然环境中游览探秘也成为了文人活动的一部分。

而此时,老庄的玄学思想盛行,这其中“忘我”的精神境界,也要通过自然山水来寻觅。

《晋书》中记载王羲之:

“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此时的文人志士们将目光投向名山大川、山林洞穴,秉持着对于超然心神境界的追求,游走于远离世俗的清幽之境,游览山水成为了文人的日常活动。

除去这些人文原因外,东晋王朝所处辖区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山水审美的诞生。

北方士族为了稳定局势而栖身于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此处有着众多明媚俊秀、多姿多彩的江南山水,缓解了士族南迁的苦闷,寄托了其丰沛的情思,自然而然地发掘了山水之美。

在如此种种历史文化背景下诞生的山水审美意识,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从而出现了魏晋特色的山水诗与山水画。

以意会景,赏花草鱼之美——山水诗画的兴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混乱,在玄学的影响下,士人哲学逐渐转向对内在本质规律的探讨,山水审美也相应被赋予了人的才情风貌之美的内涵,蕴含着对于生命力的探求。

自然山水生机勃勃且日月流转变化的样子,折现了宇宙万物的生命真意,符合士人的哲学追求,使得士人精神与山水灵性高度融合结合,从而使山水文化艺术得以发展成熟。

魏晋以来老庄玄学之风盛行,玄言诗清淡质朴的风格为山水诗奠定了审美意识的基础。

而江南秀美的山水与士人的审美意识相结合,使得自然山水从文学中的点缀陪衬地位脱颖而出,成为了独立的描写对象。

风格上承袭玄言诗的清雅淡远,内容上注重对自然风景万物的描绘,语言上则对山水的形、色、声的各方面都予以关注,将山水的清幽与壮阔通过诗画展示出来。

其中,谢灵运可谓是山水诗创作的第一人,完成了玄言诗至山水诗的转变。

其诗篇既描绘了湖光山色的美丽,又转向了神秘的玄学之趣,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魏晋士人精神的代表。

《宋书·谢灵运传》中以:“文章之美,江左莫逮”来评价他才华的杰出与创作之美。

谢灵运开创了以山水为描写主题的山水诗,他的诗在内容语言及表现形式上都有着清新脱俗的创新美感,以《登池上楼》为代表,诗中不刻意雕塑而造语天然,具有着浑然天成的自然和谐之美。

他的兼具秀丽与壮阔的诗风也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欣赏追捧,对于著名诗人辈出的唐代山水诗有着重要的影响。

山水诗盛行的同时,另一种用表现山水的形式—山水画也粉墨登场。

同山水诗一样,山水在魏晋之前是作为人物画的附属而存在,之后逐渐作为独立的绘画主题而存在。

与成熟的山水诗相比,魏晋的山水画尚显稚嫩,多数仍未人物画的陪衬,但其中仍展现了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为后代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顾恺之的《洛神赋》中,将所描绘的人物置身于自然的山川之中,通过人物在山川草木间动作的整体场景,描绘了人神之间朦胧与惆怅的情思。

不仅人物形象形神兼备,背景山水的浓艳秀丽与起伏波动也为这个故事增添了引人入胜的意蕴。

而在绘画理论方面,更多的是受到玄学思想的影响,而强调绘画能够抒发主体情感,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对于山水画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总之,魏晋时期的士人一方面在玄学的影响下延续了清雅超脱、淡然质朴的文化风格。

另一方面将自然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追寻自然之美内心精神的统一。

从而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山水审美。研究魏晋山水审美,对于当代艺术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自然与自我的和谐统一——艺术创作的理想境界

魏晋时期的山水自然创作不是刻意地对自然景象的完全模仿,也不是脱离实际的虚空幻想。

而是在客观的自然基础上注入主观的情感与思考,使自然山水得以寄托人的情志与审美。

山水审美活动既是对宇宙自然的不断探索,也是对自我意识的不断深化,从而展现出中国民族特色的富有生命力的美学特征。

这一审美理念提升了中华艺术的审美境界,赋予了中华文化更高的审美理想。

当代艺术的发展也离不开对于自然的把握与对人生的思考。

艺术创作源于宇宙自然的生命本质,要符合万物生长的基本规律,同时又需要超脱世俗虚荣的乐观达生的审美情趣,讲自然人情化、将生活艺术化。

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了解魏晋士人的山水审美,不仅可以学习到巧妙的艺术创作之法,也可以获得洒脱的精神升华。

结语:

魏晋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促使士人的审美意识产生了很大改变,自然山水不再仅仅是人物创作的陪衬,而成为了独立的审美对象。

山水创作寄托了文人的情志,经历了从描景到传情的转变,其中蕴含的哲学与美学的丰富内涵对于中国山水诗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魏晋山水审美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陶冶人们的艺术情操,提升审美创造力,从而推动艺术创作的发展。

同时,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人们精神愈发空虚的当代社会,魏晋山水审美也提醒了人们加强对自然的感受与对生命的思考,从而达到净化心理、纾解精神的效果。

参考文献:

《晋书》

《庄子集释》

《宋书》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吧 2023-07-01 09: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