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0 03:28:46 来源 : 互联网
在“吃”这个问题上,谁掌握了最多舆论声量?
(相关资料图)
是打工人。
平时吃米其林和高端会所的那群人,碰到好吃的,不会吭声,否则有失优雅,危及人设。
哪怕偶尔踩雷,也就是云淡风轻地自认倒霉,“下次不来了”,这是牢骚上限。
像王家大少爷那样动辄开喷的,毕竟是少数——再说你看,已经把自己喷沟里了不是?
普通打工人,顿均20块,钱少闲多,5G冲浪。
从商家的角度看,这是最危险最不好伺候的画像。
比如,千万不能让他们听到“预制菜”三个字。
用预制菜,当今餐饮店的最大黑料
对当代餐饮店而言,最具爆炸性的黑料,不是偶尔被吃出点奇奇怪怪的动物蛋白,而是被抓到使用预制菜。
网上处处都是避雷指南,一旦发现用预制菜,立马开喷“黑心商家”。
网友们还会激情分享各种甄别预制菜的小妙招:
商场连锁店得首先排除,不能用明火,也不可能现场宰杀,多半是中央厨房预制再统一配送。
厨房面积太小的也不行,估计只能放得下蒸烤一体机,遮得严严实实,还听不到颠勺的声音,大家都懂里面在偷偷摸摸干什么。
专卖小碗菜的容易踩雷,盖饭店可能只有米是新鲜的。
还有各种高汤、炖肉、蒸菜、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等都是预制菜的热门品类,直接回避。
〓威预制菜TOP50热门菜式(图源:@新食材)
但不乏一些商家具备极强的反侦查能力。
有人说,菜里有新鲜葱姜蒜这些就不是预制菜,但可能你那份外卖里,只有葱是刚撒上去的。
还有人说,备注不要辣看它能不能做,要是做不了,商家给出的理由可能是:“调味料都混在一起了,不方便挑出来”、或是“会影响口感,不能接受的话可以取消订单”。
于是有更极端的消费者,直接断定外卖和餐厅全是预制菜,转身奔赴路边摊:“脏就脏点,至少不是科技狠活。
〓料理包一般五分钟左右就能出餐,商家打出的广告是:“会烧水就能做饭”
而被爆出用预制菜的商家,会立刻启动紧急公关,仿佛是什么天大的黑料。
前阵子有人说老乡鸡是预制菜。
官方号立刻出现在评论区:“宝,后厨的锅铲都轮冒烟了,可以放心哈。”
但网友并不买账,亲密回应:“宝,我都在现场看着你们员工撕开塑料袋直接倒碗里。”
〓网友在老乡鸡里吃出塑料,第一反应不是有异物,而是抓住使用预制菜的证据
另一边,“不用预制菜”,则成为新晋餐饮界流量密码。
预制菜逐渐成为默认状态,“手工菜”反倒是奢侈品。
以前在家里吃饭,最高评价是:做得跟外面一样。
现在在外面吃饭,最高评价是:做得跟家里一样。
标注出“拒绝预制菜”、“新鲜现炒”,会成为外卖平台的极大竞争力——但你拿到手的,极有可能是一份现炒预制菜。
不管你爱不爱,反正你逃不掉
预制菜是人类的老朋友了,它诞生于上世纪初的美国,成熟于上世纪末的日本,在过去的疫情三年里,在中国加速发展。
严格来讲预制菜不等于料理包,泛指提前完成一部分加工或烹调工作的菜肴。
你小时候爱吃的八宝粥、早上煮的速冻水饺、煮火锅时买的免洗净菜,其实都属于预制菜。
在追求“锅气”的中餐文化语境下,“预制菜”这三个字,听起来有点倒胃口,但真的没那么可怕。
给中国人带来预制菜文化的,就是你最爱的肯德基和麦当劳。
上世纪90年代,麦当劳、肯德基进入中国大陆后,让中国的餐饮同行们见识到“中央厨房”的魔力。
标准化,让出餐更高效,也让味道更稳定,迅速盈利,遍地开花。
真功夫、永和大王等中式餐饮连锁店率先发现商机,于是也较早覆盖各大火车站。
〓肯德基的芙蓉鲜蔬汤,外卖送的是“芙蓉鲜蔬汤.rar”,需自行加开水
无利不起早的商家,不会眼睁睁看着同行都在降本增效而不采取行动,今天的餐饮界,少说有预制菜的半壁江山。
点一份黄焖鸡,外卖平台用完券,十几块钱能拿下——这时,选用五六块钱一袋的黄焖鸡预制菜,简单热一下就可以打包,三五分钟成交一单,商家稳赚不赔。
要是新鲜现做,食材、人力、 厨具的成本都得翻倍,出餐慢了还得被投诉,尤其是在成本更高的一二线城市,预制菜已经成为餐饮的主流。
如果有做慈善的商家,跟同行一样卖着十几块钱的黄焖鸡,但每天起一大早去进新鲜的货,还得雇个真会做鸡的厨子,一锅接一锅闷着,估计不出一周,你就再也没法儿在外卖平台搜到它。
〓这种直接给你一个外卖盒+一份料理包的外卖店家,算是学到了肯德基的精髓——摊牌了,不装了
有人质问:“预制菜凭什么卖现炒的价格?”
可是在2023年,出去下馆子吃一顿现炒菜应该是什么价格?
你或许在不知道“预制菜”这个专业名词时,就已经被预制菜驯化多年。
曾经有位朋友去街边小店点了份肉末茄子,等了十几分钟还没动静,正准备怒气冲冲去催单,发现这厨子真是从洗茄子开始操作的。
原来自己早就习惯预制菜的出餐速度,已经吃不了细糠。
至于所谓“现炒的价格”,就是预制菜大规模占领市场后下馆子的物价,毕竟市场价和成本价从来不是同一个东西。
和现炒菜相比,预制菜确实少了“灵魂”,可是“灵魂”的市场价,大多数普通人已经消费不起。
听起来有点耍流氓,但事实就是,你觉得预制菜德不配位,那就不去消费。
大多数人不去,市场自然会调节——而你之所以还感觉自己在被割韭菜,就是大多数人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了现状。
〓有了预制菜之后,餐饮的门槛和用人成本都大大降低,你永远无法确定,后厨那位兄弟的厨艺是不是还不如你
自知逃不开预制菜,年轻人的选择是:打不过就加入。
以前的预制菜主要面向餐饮商家出售,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开始主动寻求什么牌子的预制菜好吃,反正都是随手加热,何必让中间商赚一半的差价。
前阵子还流行过在“一周备菜系列”,周末做好一周的饭,之后直接加热食用——从质疑预制菜,到自制预制菜。
一二线城市的打工人对预制菜已经见怪不改,尤其是尊贵的外卖会员们,早已习惯了预制菜的味道,所以商家大可不必再鸡贼地玩文字游戏。
打着“手冲咖啡”的名头,卖“手冲速溶咖啡”,更尴尬。
〓网友的自制预制菜,周末做好成品菜冷冻,吃的时候微波炉加热几分钟就行
预制菜,可能是打工人的未来
在争论“吃预制菜是不是亏待自己”的评论区,总有人站在下厨房的制高点睥睨众人:
天天自己在家做饭的人都尝得出来,预制菜完全没过“锅气”,根本吃不下去。
只能说,啥家庭啊,还缺几百个月大的孩子吗?能不能每天去你家吃饭,就一勺。
谁都知道家里做的最放心,但能顿顿吃上家里的新鲜饭,对很多人来说是件奢侈的事。
〓所谓的“锅气”,就是食材在高温爆炒时,温度瞬间飙高、水分蒸发,和锅体接触后引发出的焦香——有时候以为自己终于尝到“锅气”,可能正来自于“锅气香精”
预制菜,当然谈不上多营养多好吃,它只是更适合打工人的口粮。
没有剩余精力“做饭两小时,吃饭五分钟”的年轻人,早就和预制菜和解:只要味道过得去,多数情况下都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看着像元素周期表一样的配料表,只能寄希望于人体的基础代谢功能,况且千疮百孔的生活也不差这点添加剂。
填饱肚子就完事了,没准哪天快进到赛博打工时代,直接定时定量注入营养液,咀嚼都省了。
〓金鼎轩、眉州东坡、西贝等不少头部餐饮品牌开始自产自销料理包,盒马、美团买菜、朴朴等线上生鲜超市都开始做自营预制菜
某位网红曾在直播间里锐评预制菜:“我从来不吃,那是猪狗食。”
这话听着有点过激,但也不无道理,甚至预示着残酷的未来。
有钱人精致到恨不得食材当天空运的生活,确实不需要预制菜。
当低成本的预制菜完全统治市场后,厨师猛火烹饪的现炒菜就成了稀缺品,成为又一种标上“手作”就溢价的商品,只有少数人能吃得起。
〓以制作工艺复杂闻名的佛跳墙,预制菜十分钟就能端上餐桌,价格只有门店的1/10,还要什么自行车
但也别太灰心,作为食品工业向前发展的产物,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不用妖魔化它。
科技狠活,改变生活。
规范化生产的预制菜,比起地下一层外卖小作坊里脏乱差的灶台,是更加干净又卫生的饲料。
要是担心重油重盐,饭店大厨放调味料的大铁勺,有时候比工厂狠多了,后者至少还有配料表明码标价。
要是听到“预制”就联想到防腐剂,其实大多数冷冻熟制品只做杀菌处理,常温才需要防腐。
〓有一说一,正规的预制菜工厂,环境应该好于大多数餐饮店后厨
标准化、分工细化,不一定让生活更美好,但一定让生活更高效。
万物皆可流水线,早晚你会接受的。
当然,你也不必操心着工业化会让厨子失业。
也许哪天,你中午还在工位吃着预制菜,下午便被AI取代。
不幸中的万幸是,失业的时候,至少没饿着肚子。
撰稿|小 罗
编辑|霍 什
RECOMMENDED
报|告|精|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