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电商

海南周刊丨“鱼”大十八变

2023-08-22 01:26:18 来源 : 海南日报

文\特约撰稿 方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生物后代通过遗传可以稳定地获得亲代的遗传信息,并表现出相应的性状。这些性状往往是显而易见的,具体包括身形、皮肤和眼睛的颜色、斑纹、毛发的卷曲程度等,我们形容一个孩子长得像他父亲,会说“他和他爸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资料图:幼年斑点羽鳃笛鲷。

资料图:成年斑点羽鳃笛鲷。

但在大千世界里,各类生物自诞生之日起到发育成熟,成长的路径并不单一。有的生物幼年期相貌和成年期相貌差别很大,这种“女大十八变”的奇特现象在部分海洋生物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多种鲷类喜欢“换装”

贝类是我们较为熟悉的无脊椎动物。海南本地海鲜市场上常见的海贝便有几十种之多,如方斑东风螺(花螺)、扁玉螺(猫眼螺)、水字螺(六脚螺)、蜘蛛螺(笔架螺)、马蹄螺(公螺)等。一般情况下,它们很容易辨识。但也有例外,比如我们平时在市面上看到的成年水字螺,大都长着六只弯弯的“小脚”(即棘),但如果你在海中看到未成年的水字螺,会发现它们没有棘或棘未完全发育,形态差异较大。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一些凤螺科动物中。

资料图:拟态横带扁背鲀的锯尾副革鲀。

在海鱼家族中,幼年期相貌与成年期相貌差异大者更是不胜枚举。比如紫红笛鲷,幼年时它们身上长有七八条银色横带,是爱穿条纹衫的少年。随着年龄增长,它们开始变得不爱打扮,身上的这些横带逐渐消失。

同属笛鲷科的斑点羽鳃笛鲷,是一种非常长寿的鱼,可以活到80多岁。幼鱼肤色如虎鲸一般黑白分明,腹鳍窄而长。成年个体的腹鳍宽而短,肤色大都呈灰黑色,而且会随着年龄增长变黄,与幼时的“黑白穿搭”相比,判若两“鱼”。

青星九棘鲈,即大名鼎鼎的东星斑。它虽名中含“斑”,但与石斑鱼是同科不同属的鱼类。成年东星斑通体呈橘红色至红褐色,身上散布着带暗色边缘的浅蓝色小斑点。而东星斑幼鱼则通体黄色,身上无斑点,眼睛呈紫色,和亲鱼差异较大。母子相貌大相径庭,不知东星斑幼鱼出生后找妈妈会不会有心理障碍。

海南盛产胡椒,大海里有一种鱼叫胡椒鲷,它们身上的斑点和晒干的胡椒有几分相似。这一类鱼也喜欢“换装”,比如斑胡椒鲷,其成年鱼最大体长约70厘米,全身灰色,至腹部体色变淡,身体两侧密布黑褐色小点,其幼鱼皮肤呈褐色,上面分布着白色斑块。如果你同时看见幼年和成年的斑胡椒鲷,应该很难相信它们是“血亲”。

主刺盖鱼,俗称“皇后神仙鱼”,是常见的观赏鱼类。其幼鱼全身深蓝色,长有若干白色或蓝色弧状纹,纹路在尾柄处呈同心圆放射状排布。长大后,主刺盖鱼的肤色变成黄褐色至暗褐色,或白或蓝的弧状纹也变成了黄色纵纹。

成年鮟鱇自带“捕猎装备”

在海洋哺乳动物中,也存在这种“换装”现象,如中华白海豚和斑海豹。中华白海豚刚出生时肤色并不白,而是深灰色或黑色。随着年龄增长,它们的肤色会不断变浅,青少年阶段呈灰色,成年后呈白色、粉白色,甚至是罕见的粉红色。斑海豹幼崽肤色为灰白色,长大后身上多出了黑色斑点。

资料图:幼年圆翅燕鱼。

为什么海洋动物中会存在这种“女大十八变”的现象?原因之一是它们幼年期和成年期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不同。外在环境和自身行为的变化,导致其身体外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比如我们常吃的“多宝鱼”和“偏口鱼”,幼年时过漂浮生活,身体外观与一般鱼类相似,双眼位于身体两侧,直至其逐渐下沉至沙地上生活,眼睛才慢慢地变成同侧分布。

资料图:成年圆翅燕鱼。

鮟鱇是长相奇特的鱼类,家族成员众多,浅海至深海均有分布。比如黄鮟鱇、黑鮟鱇等底栖类的鮟鱇,其第一背鳍硬棘已特化成吻触手,顶端还有似诱饵的衍生物。它们可以利用这种特殊的“钓竿+诱饵”的结构吸引猎物,然后出其不意地将其捕获。

鮟鱇并非生来就有这样的“捕猎装备”。幼年期的鮟鱇,过漂浮生活,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在身体发育的过程中,它们逐渐下行并适应环境,最终来到海底,埋身于泥沙中,过着底栖生活。

它们扮成毒鱼驱避天敌

还有一些海洋生物“女大十八变”,是为了自我保护。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自然界中存在许多有毒生物,比如大海中的鲀鱼、海蛞蝓、扁虫等,它们拥有毒素便意味着可以驱敌自保。正因如此,一些无毒生物将自己伪装成有毒生物,以求平安。在生物学界,为了让自己不被吃掉而佯装成有毒生物这种拟态现象,也被称为“贝茨氏现象”。

资料图:幼年斑胡椒鲷。

例如,部分海鱼将自己伪装成鲀鱼。鲀鱼,即我们常说的“河豚”,这种鱼虽然淡水中也有分布,但主要生活在海洋中。横带扁背鲀,是一种小型有毒鲀类,最大体长仅11厘米。成年体长可超1米的黑鞍鳃棘鲈无毒,但它们幼年时会将自己拟态成有毒的横带扁背鲀。

资料图:成年斑胡椒鲷。

无独有偶,同样属于鲀类的锯尾副革鲀,体形、颜色、斑纹均与横带扁背鲀相似。本身无毒的它们,也学会了通过模拟横带扁背鲀的形态驱避天敌。

圆翅燕鱼,俗称“红边蝙蝠”,这一称谓源自其幼年时的长相:黑褐色身体,周缘镶嵌着明亮的橙色色带。圆翅燕鱼幼体通过拟态成有毒的扁虫或海蛞蝓来保护自己。它们身上这种鲜艳而显著的警戒色,便是对捕食者的提醒和警告。成年的圆翅燕鱼则是鱼市上常见的模样,通体灰白色或银黄色,有一条黑色眼带,鳍略带黄色。

除了拟态成有毒生物,还有一些海洋生物将自己拟态成环境色或其他生物,以起到混淆视听的效果。包括孔雀颈鳍鱼在内的多种颈鳍鱼的幼鱼,背鳍向前延展,黄绿色至褐色的身体像枯叶一样在海底移动,一旦察觉到危险或受到惊吓,便迅速钻进泥沙里自保;上文提到的东星斑,其黄色幼鱼外观与丝鳍拟花鮨极为相似,它们混迹于成员众多的丝鳍拟花鮨群体中,也是一种护身妙招。(方园)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武都天气预报_武都 2023-08-22 00:45:20
小鹏半年巨亏51.4亿 2023-08-22 00:32:38
小鹏半年巨亏51.4亿 2023-08-22 00:29:19
搽亮眼睛 搽 2023-08-22 00:27:53
央行宣布降息! 2023-08-22 00:10:55